于鹏是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包装工程专业2018届毕业生。在他不到一岁时因为药物过敏导致双耳听力重度损伤,即使借助助听设备,在听说交流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障碍。然而,这并没有影响于鹏的大学生活,他不仅很快适应,而且非常充实快乐。如今,他顺利毕业,即将走上工作岗位。
于鹏的大学生活跟同班同学、室友常方圆紧密相连。入学第一天,常方圆在寝室第一次见到于鹏用手势与父母交流,他就下决心尽力帮助于鹏,“他好不容易考上大学,作为同学、室友,不能袖手旁观,也不会让他掉队”。
为了让于鹏尽可能听清楚老师讲课,常方圆每天带着于鹏第一拨来到教室,坐在第一排。课后,跟进询问于鹏听课情况,若有没听清楚或没听懂的内容,便耐心讲解、梳理,直到于鹏弄懂为止。为了便于和于鹏交流,常方圆还通过网络自学了手语。
于鹏有一只耳朵植入了人工耳蜗,这些助听设备价格昂贵。一个下雨天,上完体育课后于鹏发现助听设备丢失了。
常方圆得知情况后,沿着于鹏路过的所有地方找了一遍又一遍。全班同学得知情况后也加入到找寻的队伍中来。第二天,同学们用素描画出助听设备图像,做成寻物启事。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谭洪波、辅导员教师赵金知道后,发动全院师生在QQ和微信朋友圈发布寻物消息,并联系学校广播站播发寻物启事。
助听设备最终没有找到,但于鹏并不特别难过。“有这么多人关心,我很感动。”于鹏说,他忘不了这些暖心的情谊,“我的头脑中定格了一幅画面:黑夜里,雨水中,一束束手电筒光划破夜色、穿透雨水,一群同学循着光、弯着腰在帮我找助听设备。”
于鹏上进好学,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上游水平,有几门课程甚至在全班数一数二。这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耐心帮助和鼓励。
“机械设计基础”课任课教师王君玲,总是面带微笑、目光温和地给于鹏答疑解惑。她不仅鼓励于鹏慢慢说,解答完疑惑时总不忘记问他:“我回答清楚了吗?还有什么问题吗?”任课教师王志永有一堂课是让学生按指定主题自拟题目、准备“教案”,按学号顺序上讲台“讲课”,最后由他集中点评。王志永知道于鹏的情况,但并没有区别对待,他认真听于鹏讲,带头给他鼓掌,这无言的鼓励令于鹏很开心。
于鹏感恩父母顶住闲言碎语压力,坚决不送他上特殊学校,而愿意花费更多心血对他精心培育,也感恩在大学期间有这么多人关心却不特殊对待他。被友善之光温暖照耀,于鹏在大学4年茁壮成长。
《中国教育报》2018年09月02日第2版 版名:新闻·要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