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首页 > 看资讯 > 学历教育 > 正文
中国家庭重金留学值不值
发布:管理员 时间:2017/10/7 阅读:233 次

调查显示,“超半数中国家长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”,引发关注——

话题

近日,HSBC发布了最新的全球教育报告,对来自全球15个国家,8481对家长的教育投入、教育理念和对孩子的教育预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。该报告中,中国家长在多项上遥遥领先。

中国家长平均教育支出全球最高

中国香港排在第一位,平均教育支出高达132161美元,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。其次是沙特阿拉伯、新加坡和美国。中国台湾($56424)和中国大陆($42892)分别排在第五位和第六位。

中国家长更看重高学历

85%的家长考虑让孩子接受本科教育,91%的家长考虑让孩子接受研究生教育。超过75%的家长将研究生学历作为孩子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门槛,但95%的中国家长有此想法,高于全球平均值。

超半数中国家长倾向于送孩子留学

54%的中国家长希望送孩子去海外学习,仅次于沙特阿拉伯、印度尼西亚和印度。

数据调查显示了部分社会现实。如今的中国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,教育投入越多越多,留学倾向越来越明显。前几天,一则报道引发了很多关注。一位杭州的家长卖掉唯一的房子,花费200万元供孩子留学,但孩子归国后月薪不足2000元。投入和产出比严重失调的情况并不鲜见。为何还有这么多家长看重出国留学?家庭该如何理性规划孩子的留学?

留学费用篇

根据需求 做出适合家庭的选择


特邀观察员:鲁稚(作家,儿子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)

我的儿子李鲁目前在伯克利上大三。我的经验是留学是一个家庭的大事,一定要早决定早准备。

首先是从家庭的角度,先要做好心理准备,一定要与每个家庭成员充分沟通。

然后是资金准备。一般说来,如果选择去欧美国家,本科至少需要百万以上。读高中的费用和本科差不多。我不鼓励家长“砸锅卖铁”送孩子留学,现在已经不是上世纪老一代留学生的情况了,去餐馆打工洗盘子是非法的,没有钱事事为难,压力太大。

当然,留学费用是有弹性的,比如去澳洲或加拿大就比去美国、英国省钱。即使去美国,在中部州也比加州和东海岸的大城市便宜,另外社区大学也是一个选择。我朋友的孩子先读社区大学,然后转学去了排名40多的大学,不仅省了好几十万,最后出路也不错。但前提是孩子有上进心,社区大学的学习风气毕竟不如名校,容易随波逐流。如果孩子足够优秀,可以争取拿奖学金(文理学院更容易申请到奖学金);还可以在国内提前学大学预修课程(AP)抵学分,需注意所学AP课程与将来要选修的专业相吻合。也有学生到了美国大学拼命多选课,结果就提前毕业了,省了不少花费。最坑爹的是孩子语言不过关,到国外读预科,比国内贵的不只是一星半点。

鉴于此,一般家庭可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打好英语基础,然后结合孩子的意愿、家庭经济实力、当地教育环境、目标留学国等因素,早做准备。



留学储备篇

不让孩子“被留学” 早作准备事半功倍

特邀观察员:陈采霞 (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,儿子毕业于美国名校)

新闻报道里2000元的月薪与两百万的投入,确实形成巨大落差。但这不该让大家因噎废食,相反应该警醒大家更加重视出国留学前的各种储备。

留学储备不仅仅是准备好学费、通过考试、拿到入学通知书,家长和孩子还要从思想上、精神上、性格上、行动上等全面下功夫。储备不足可能事与愿违,储备充足则可能事半功倍。

首先,孩子在出国之前要了解留学,并且自己确定想去留学,但凡是家长单方面做这个决定都会为将来留下隐患。

其次要选定一个明确的方向,尽管留学期间还可以做一些调整,但有方向必须是明确的,否则孩子在国外没有紧迫感和使命感,会开始“混日子”。

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,留学海外要注重领导力、团队精神、批评性思维的培养,一个思维敏捷、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才更容易得到赏识。开朗的性格、良好的沟通能力、强烈的求知欲、远大的志向,这些都是出国前的储备,不要等到孩子人在国外才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。

留学意义篇

关注留学带来的非功利性变化

特邀观察员:肖堰(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,著有《留学十问:圈内妈妈与教育参赞的对话》)

急切送子出国深造的父母们,有的只是紧跟风效仿,有的则是病急乱投医,还有的是寄希望于西方教育能解决孩子的问题。

与此同时,社会却在着力渲染进入了美国著名企业、年薪多少万美金这种留学生中最塔尖的成功故事。现实是,那些能走进美国顶尖大学的留学生比例,实际上的概率不足1%。到头来,家长很可能只是水中望月,甚至还要承受巨大压力和百般焦虑。

出国留学,家长可能容易想到接受更好的教育、争取更好的前途、未来更好的工作和收入等等。这些都是功利性的东西,也往往被放在第一位。而出国留学,从国内到国外(西方文化)环境方面的巨大变化,以及西方的个体主义价值观背景,更有助于一些品质的形成,给孩子带来一些非功利性的变化,如开阔视野、增强适应能力、发展智力和创造力、学会自由选择、学会自我照料、自己为自己负责、寻找人生意义和存在价值等等。也是一个人建立关于自己、他人、学习、社交、爱情、族群、道德、哲学、艺术、政治、审美、经济等等方面价值观的关键时期。这些东西可能比前者更重要些,但是也常常被人们放在第二位。

所以,面对越来越高的留学社会倾向,家长和孩子不妨多问自己几个问题:是不是真正清楚自我的优劣及预期?如何尽快适应留学所在国家的学习生活并确保孩子的身心安全健康?孩子们远隔重洋,父母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?面对国外大学的专业设置和未来就业的关系问题,如何选择?

这些是对留学、家庭的探问,更是对人生、社会的求索!

留学故事

孩子,给我一个出国的理由

特邀观察员:罗红燕(北京市171中学副校长)

我的儿子目前在美国上大学二年级。

他在初三时就有了确定的目标——去美国读大学。我们当时确实有一份担忧——孩子是否足够成熟,是否能适合国外的生活。

为此,在他定下目标之后,我们和儿子整整讨论了一年,围绕出国的话题不断探讨、交流。我让儿子自己列出了出国的各种利与弊。

“给我一个出国的理由,能够打动我说服我才行。”这是我对儿子提的要求。

“美国教育前十二年相对轻松,但它最精华的部分应该从大学开始,精英的培养从大学开始。”儿子的观点越来越明晰,他认为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,享受了中国坚实的基础教育。他到过很多国家参加暑期短期项目,更喜欢美国高等教育的启发性和创新性。儿子还大量查阅美国大学的学制和管理等资料,觉得它们的教育方式更适合自己。

看到儿子如此深思熟虑,我们同意了他的选择。在高中紧张学习之余,儿子需要做大量的出国准备工作。

我又提出一点要求:“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,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!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,你只能积极地应对想办法!”我观察到儿子真的很积极在做准备,很多时候再难都咬牙坚持着。这对他是很好的历练和成长。孩子到美国上大学之后,在学业方面,也由中国的家长看压式到完全自主地选择。

孩子以自身的变化来告诉我们,他们是可以做好的。

我个人的建议是,如果孩子有意愿,家庭条件也允许,出国留学是一个挺好的机会。孩子出去之后,会更加关注家庭的亲情关系,对家人会有深刻的思念,也会更关注中国的文化。比如,传统节日,他们留学生都会一起过。

关键在于家长对孩子文化的引导。我们也希望儿子学成之后报效祖国,因为中国有更大的舞台利于孩子展示在国外所学的本领。

文/现代教育报记者 王小艾


作者:王小艾 来源:现代教育
推荐阅读
相关文章